close

祭祀

清明為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五個節氣,在春分後十五日,約在陽曆四月四日或五日,為掃墓的節日。從民國廿四年起定為民族掃墓節後,至今仍是放假上山祭掃的節俗。在節俗史上,由於吸收、取代了上巳與寒食節,在時間相近的節期中,以「清明」節氣而確定為兼含踏青。

萬物生長皆清淨明潔,故謂之清明,此刻春風細雨讓大地披上草木青青,一片生生不息,艾草和柳樹也都長出新芽, 大地欣欣向榮, 在民間習俗因而流傳,門戶插柳、艾粿祭祖,正如台灣俗諺清明插柳辟百邪,艾粄祭祖保安康

 踏青

清明到郊外掃墓,兼有暮春健行踏青之性質。寒食、掃墓的節日。所以台灣的彰、泉人,為了避免人多相鬥,漳州屬選在三月節(三月三日),泉州屬則在清明日,尤有古俗的遺意。而客家習俗,在安葬後第一個五月節,需提前一、二天上墳祭拜。

 民藝

清明節的民藝中,與燈(諧音「丁」)有關的就是子孫燈。

子孫燈

明祭祖有添丁生子者所供燈品,用意在告慰祖先,傳宗接代。大小固定約四寸,故稱為「四寸仔」;又作圓形,上用硃筆寫「子孫興旺,添丁進財」或「財丁兩旺,富貴雙全」。這種「香燈仔」成雙攜至墳前,燃燭插於燈內,就是告慰祖先有子孫傳宗接代,既是燈藝,也寓含祭掃先人的深意。至於在食藝的節俗食物中,就是草仔粿。

草仔粿

清明祭祖所用粿品。乃用鼠麴草搗碎和於糯米蒸熟,同樣需用粿模壓成各種形狀,方便攜至墳前祭拜。客家人大都以野艾做粄,而閩南人則以黃花艾(鼠麴草)做粿,雖名稱和取材不同但都稱為清明粿因為艾草特殊的青草香氣和天然防腐特性,讓粿得以增添香味及延長保存,更是體內環保的最佳食材。

文章出處 http://www.aitsao.com.tw/qa_serch.php?mother_id=42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艾麗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